小滿過后,雨水漸多,逐升的氣溫昭示著夏天來了。而這時候正是小麥最后乳化灌漿的沖刺時刻,月前還青嫩的臉龐,經歷了一陣陣初夏時節雨水的浸潤、陽光的給養,逐漸飽滿起來。廣闊的江淮平原,金色的麥子迎風輕曳,似乎在告訴我們,收獲的季節來了。
我雖然不是地道的農村娃兒,但是母親的老家位于淮河支流渦河流域,所以對淮北地區的夏收,有著深刻的印象。大約在二十年前,我還只是三、四年級的小學生,因為夏收繁忙,母親便在周末帶我回老家幫忙。天未亮,大人們就趁著微熹的晨光,帶著鐮刀、麻袋、扁擔、繩子等工具,開著手扶機或是拖拉機,伴著“噠噠噠”的馬達聲,向麥田駛去。小孩兒們也都懂事,在家生火做飯燒開水,早早準備妥當,一路邊走邊鬧,給大人們送飯送水。趕到田頭,發現昨日還此起彼伏的金色麥浪,不出半晌,已變成了“俄羅斯方塊”??吹胶⒆觽儯髦菝?、早已汗流浹背的大人們,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而我們也迫不及待地鉆進麥田,幫忙打捆,或是撿拾麥穗,也會搓一把麥粒,塞進嘴里,假裝當成泡泡糖嚼起來,非常甜蜜的想象。
在我六年級時,爸媽在夏收時節,利用工作之余,去郊外的麥田撿拾農戶們遺漏的碎麥穗。雖然數量不多,但也都是他們頂著烈日,彎腰一顆顆、一束束收集而來。因為沒有老家大壩或是專門的揚場一樣的場地,他們就騎車把麥穗運到幾里外無人的平地,給麥穗脫粒、曬陽、脫殼、揚塵。我和弟弟放學后,也會趕去幫忙,爸媽還會獎勵我們冰棍吃,那種勞動過后,大汗淋漓地吃著冰棍的清涼幸福感,至今難忘。
十二年前,高考后的夏收初畢。我坐在回家的公交車上,望著車窗外,那一片片已經被收割完畢、只剩短茬的麥田,思緒也隨著焚燒秸稈的青煙,飄向遠方。如今,為保護環境,地方到村落已明令禁止焚燒秸稈。我也從老家表姐那里知曉,秸稈打捆機早已普及,麥子收割完,就會回收秸稈。
二十年滄桑巨變,農民們早已不再背著鐮刀去割麥,田間也少了很多拾穗者,小麥畝產實現翻番,秸稈也實現了循環利用,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。
遠處蔚藍天空下
涌動著金色的麥浪
就在那里曾是你和我
愛過的地方
想起童年
在田野里歌唱
在冬季里盼望
微風帶著收獲的味道
芬芳著夢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