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光催人老,歲歲重陽,今又重陽。年輕時,父親母親的樣子,定格在東風照相館的合影里,青春的勃勃生機依然躍然眼前。一晃眼,光是瞧著幼子從牙牙學語變成大人模樣,而父母烏黑的頭發,早已銀絲如雪,這才發覺時間飛逝。
當年,父親是招工考到合肥的窮小子,很有志氣,肯鉆研技術,也勤快從不叫累。經常沒日沒夜地琢磨工藝改進、設備改造、提質降耗。從學員成長為工段長,大家都很喜歡這個不愛說話、只知埋頭干活的小伙。在工作上的全心付出沒有白費,多年來,他所在的工段,優秀集體的榮譽稱號每年都穩操勝券,優秀生產工作者、勞動模范、技改技措的獎章也滿滿一盒子,但他認為這都是份內事,不值得炫耀。
母親心靈手巧,在我們衣褲破洞處縫上好看的圖案;給父親的舊襯衫換新領子;收集布頭縫成枕套,針腳細密工整,看不出手工痕跡;還腌菜、做花生糖,想方設法改善伙食。她不但是勤儉持家的好手,民間口口相傳的諺語,更是張口就來。母親常說,吃不窮、穿不窮,算計不到就受窮;做人做事不能寅吃卯糧……她教會我們,做人要清白、公正,做事要執著、實干,窮只是一時,不學無術才丟臉一世。
父母最看重人品,可以不富貴,但人立于天地間,應正氣坦蕩,無愧于人、無愧于心。感謝當年赤手空拳的父母燕子壘巢般,在舉目無親的城市筑起了溫暖小家,不但辛苦養育,還指引我們走正道得正果。
當我們有孩子時,“十八般武藝樣樣俱全”的父親和“田螺老媽”,又自告奮勇承擔了照顧孫子輩的重任。如今,小娃娃已成為大學生,每逢節日都打電話關心爺爺奶奶,叮囑老人家按時吃藥,照顧好自己,學校放假了會去看望他們,還買他們愛吃的糕點寄去。我很欣慰,父母帶大的零零后孩子,已懂得愛護、孝敬長輩;學習他們身處困境,卻樂觀、豁達的精神;恪守物盡其用、節約不浪費的生活原則;保持學無止境、達者為先的態度。因為我們知道,精神力量,在低谷時給予依靠,在春風得意時保持清醒,一定會像他們一樣,平凡但有大愛、有大胸襟,做一個大寫的“人”。
歲歲重陽歲歲安,農歷九月九日,諧音“久久”,有長久長壽之意。在此祝愿父母和所有的老人福壽綿長,這是為人子女之幸,亦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延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