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時記得母親在春天常常三五結(jié)伴去挖薺菜,合肥氣候變化快、溫差大,每年二三月吃春薺的時令也比較短。雖說春季里幾場春雨過后,到處都長滿薺菜,但總混雜在車前草、灰菜等各種野草中,貼地而生,不仔細瞅也瞧不出來在哪。
報春最早的野菜就是薺菜,路邊、田野、庭院,種子隨風飛揚,逢到貴如油的春雨就落地生根、肆意生長。葉片伸展平鋪在地上,根系發(fā)達,牢牢抓緊泥土,護生草、地菜之名倒是名符其實。
薺菜營養(yǎng)美味、兼具藥用價值,隨處可見。我不會辨認薺菜,故此對挖薺菜一直也沒熱絡起來,生怕挖錯了,吃下一份擔心和害怕。朋友極愛薺菜,到了春天,甭管上哪瞧見了就挪不動窩,路邊撿個小棍都要開挖。她是行家里手,今年說帶我長點見識。野草生得郁郁蔥蔥,綠色毯子一樣蔓延開來,這是啥呀?這可咋整?“別到處跑,蹲下來撥開葉子細細看”朋友如是說。好吧估且試試,果然,拉近視角后比較容易發(fā)現(xiàn),撥開野草,薺菜就在最底下。
當然也不是每片草下都有它的身影,得睜大眼睛,只要發(fā)現(xiàn)一點點鋸齒狀的葉子,順藤摸瓜多半就找到它了,剪刀斜插入根,翹起,抖土,剪斷根系,完美入袋。上手后方才發(fā)覺鐵剪真是實用利器,當撬棍、剪根系和爛葉,非常完美,不會影響到周圍的薺菜。鏟子就容易“大浪淘沙泥沙俱下”,一鍬毀了一片。
忙碌了一個多小時,找薺菜的眼力從“小白”到入門,勁頭也足了,還是朋友喊著走了,才戀戀不舍結(jié)束“戰(zhàn)斗”,雖然收獲只是朋友的三分之一,但很開心終于學會認識這種寶藏植物。生葉時可食用,開花時可藥用,不拘生存條件,季節(jié)到了,春雨來了,就鋪天蓋地漫山遍野。沒有高不可攀、遙不可及,有點泥土就能扎根,一副任你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的淡定。
回家把薺菜洗凈、切碎,拌上姜末、肉末、中蔥、荸薺和調(diào)味料,包上一頓餃子,野生薺菜果然香味濃郁,大概自己親自從田野挑摘的也更值得回味吧,滿口春天的氣息不由得讓人沉醉。
《詩經(jīng)》曰:“誰謂荼苦,其甘如薺。”兩千多年前周朝的歌詠里,薺菜已然是眾所周知的美味。詩詞大家辛棄疾、陸游、蘇軾等也都對薺菜情有獨鐘,熱愛它如山間清爽的風、古城溫暖的光,熱愛它如影隨形,不論你富貴還是貧窮,它都在田間、地頭生機盎然,從吐芽抽枝長葉到花開淡然于心、自由自在,在春風里等待人們挑摘,在歲月里等待裝點下一個春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