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2年,我出生在徐州沛縣的一個小鄉村,怎么也不會想到會在未來的某一天與千里之外、始建于1952年的常州化工廠產生交集,繼而產生這二十載相知相隨的緣分。
初相識
經過在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3年多的學習,我于2002年底參加了畢業生雙向選擇招聘會。常州化工廠的招聘要求高,當得知被錄取的消息后,欣喜不已。2003年實習前夕,接到了保送本科的消息,但想到勞碌的父母和即將讀高中的弟弟,果斷放棄了保送,此時內心有個聲音一直在鼓勵我:“沒事,最起碼你還是常化廠的員工!”
清涼路165號,這是中鹽常化遷至金壇前的老址,也是實習的首站。我需要在純水和冷凍三氣兩個車間實習,每天跟著師傅們現場巡回、學習化工生產的安全注意事項和基本操作,下班前把崗位打掃干凈再交接班……師傅們的熱情和耐心讓我內心踏實而又對未來充滿憧憬。
再相知
長江北路1205號,這是中鹽常化2003年正在建設施工的另一個生產基地新東化工發展有限公司地址,是實習的第二站。初見它時,大部分建筑都還在緊張施工中,伴隨著設備的安裝、管道的搭建,樹脂廠、氯堿廠和公用系統完成了建設,進而步入設備調試、試運行、裝置試生產等階段。大家共同努力收獲成功的過程是幸福的,在這個過程中,除了得到手把手的操作指導,還悟到辦法總比困難多的道理,明白了“堅毅”是克服“挫折”的良方。因為有了這種堅毅,所有人都緊緊擰成一股繩,攜手克服了此后企業發展路上的重重難關。如今,中鹽常化已連續五年利潤超億元,實現了重大轉折突破,這是所有常化人的驕傲。
緊相隨
建材路18號,這是中鹽常化完成搬遷后的“大本營”,2019年我轉至這里上班,此時距初入常化已有十幾年。公司不斷對安全管理、經營管理和人才管理等方面進行變革,為年輕員工提供了更多展示才華的機會。在不斷學習中,我光榮地加入了黨組織,圓了當年放棄的“本科夢”。更重要的是,通過公司的培養,我成長為一名中層管理人員,工作能力、業務水平顯著提高。但這些遠遠不夠,公司2022年的重點工作是推行“互聯網+績效”的管理模式,這也對管理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,我們只有保持學習永無止境的狀態,才能緊跟公司發展的步伐。當然,常化人從未停止追夢的腳步,因為共同奮斗過,所以我們的青春無悔!
如果當年沒有接受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錄取調劑,我就不會來到常州;如果當時沒有放棄保送的機會,我就沒有機會成為中鹽常化的一份子……我想說:這世上沒有如果,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。
感恩與常化一起走過的二十年!
未來可期,加油常化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