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收工不空手”,這個要求高不高?不高,也高。一個動作,順手捎帶舉手之勞。然而又很高,無需耳提面命,或提醒,自動自發情愿自覺。這樣的境界就高大上了。也許有人會吐槽,既然收工了,下班,空手與否是我個人的事情,無須大驚小怪。但在下以為,值得驚也值得怪。班組集體,不僅僅是人頭的組合,更是人手的集合,力量、智慧、愛的匯合。班組的實力來自何處?來自人人對分工的盡責,也來自人人的分擔與協作。二者缺一不可。雖然,有理論表明系統優于個體,但個體卻是不可或缺的支持。
我們都被如此場景感染過,放學了,小學校門口人頭攢動,孫子撲向爺爺奶奶,老人家們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接過碩大書包,分擔孩子的沉重,這當然出于一家人的愛。毫不例外,肩負經營重任的班組也需要家人般的愛。你甩手我甩手,那本該屬于自己的那份義務又有誰來承擔?空手的人多了,班組的事情還有人在意與牽掛么?班組容不得甩手掌柜。一旦“超脫”成了習慣,個體疏離集體,同時還會滋長自私、冷漠。“百年修得同班組”,緣分。大家的關系是相互依存,相互幫助,合作成長的模式。少數人善意發端,漸漸成為全班人的共同自覺。能幫別人一把時,一定要伸出自己的手。“別人跳舞的時候,你也該跳”,而不是跑步去打球,這就對了:從愛出發,承擔共享。
有些天真地想,考核或驗收一個班組合格與否,換個方式如何?拋棄條條框框,規矩規定,申報填表。管理者請邁開雙腿,深入班組,到干活現場轉轉,是否都在埋頭干活,是否井井有條,尤其注意觀察收工的時候,多少人手里提著東西,多少人空手大搖?班組的團結協作精神,熱情的工作意識,以及整個班組面貌與狀態——一目了然。